抑郁症不要老躺在床上

王源源

7月5日

歌手李玟的姐姐李思林发文称

李玟患抑郁症多年

7月2日在家中轻生

7月5日不治离世

抑郁症不要老躺在床上

多年来,李玟带给了我们很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Di Da Di》《刀马旦》《想你的365天》《月光爱人》《好心情》……舞台上的她总是热情似火、光芒四射,把阳光、甜蜜、快乐展现给大众。

因此,李玟离世的消息令人十分痛心,也让不少人感到震惊,为什么看起来阳光开朗的人,也会得抑郁症

警惕“阳光型抑郁症”

大部分的人对抑郁症存在刻板印象,觉得患者都是闷闷不乐、对生活毫无兴趣的人,阳光、爱笑的人不会得抑郁症。实际上,抑郁症有其诊断标准,也有自己的发生、发展规律,并不是每个抑郁的人都会展现出悲观的状态,不能简单以人表现出来的个性判断。

抑郁症不要老躺在床上

李玟、乔任梁张国荣、三浦春马等,都是因抑郁症去世的。

抑郁症患者里,有一批被光环笼罩的患者,他们往往给人以微笑乐观、勤奋幽默的印象,也被称为“阳光型抑郁症”,或者是“微笑抑郁症,指带有抑郁情绪的人把抑郁的一面掩饰起来,戴着微笑的面具,让人以为自己生活愉快,导致抑郁症状很难被发现。这类患者难以及时得到外界帮助,进而更容易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抑郁症有两个发病高峰,一多半患者都是女性!

2023年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教授团队发表在《柳叶刀·精神病学》(Lancet Psychiatry)的研究首次报告了我国的抑郁症患者中,女性约占65%,67%的抑郁症患者超过35岁

01

抑郁症发病有两个高峰年龄段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心境障碍诊治中心方贻儒教授在“2023国际神经精神疾病高峰论坛”上表示,抑郁症发病有两个高峰年龄段:20岁左右和40岁左右。在生理上,这是从青年晚期到更年前期的变化;在心理上,需要面对工作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变大等情况,更容易出现抑郁的症状。

02

抑郁症的症状是“3+2”

不只是心情不好就是患上抑郁症,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杨甫德2023年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抑郁症的症状是“3+2”。

“3”——抑郁症的核心症状:

①情绪低落:主要指心情持续悲伤、难过,总高兴不起来。

②兴趣减退:原来感兴趣的事情,在抑郁期几乎没有任何事情能让他提起劲头。

③精力缺乏、动力不足:即使患者一天什么事都不干,一直处在休息状态仍感乏力。

“2”——至少两条附加症状:

核心症状之外,还需至少两条附加症状,才可判定达到抑郁症的症状学标准。

①如睡眠不好,面临像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等全过程睡眠问题。

②自我评价降低,长期消极想法,或伴随思维反应减慢、言语表达迟缓、运动行为呆滞等,甚至出现自杀、自残等极端行为。

抑郁症不要老躺在床上

03

抑郁症是慢性病,也会反复发作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精神医学科施慎逊教授在“2023国际神经精神疾病高峰论坛”上表示,和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肺气肿一样,抑郁症是一种慢性病,是会反复发作的,维持治疗很重要。患者也要学会长期地和它相处。目前,抑郁症的主要治疗手段是药物治疗,因为药物治疗来得快、缓解得快,同时辅以心理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等。

04

很多开朗爱笑的人也有抑郁症

郁郁寡欢是对抑郁症的刻板印象,要知道,有种抑郁症叫做“微笑抑郁症”,他们由于工作的需要,或碍于面子、礼节,大多数时间都面带微笑,掩盖了内心的低落情绪。

抑郁症不要老躺在床上

哪些人群容易患上抑郁症?

01

有抑郁家族史的人

有抑郁家族史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但是不是说父母抑郁,孩子一定抑郁。抑郁固然有先天遗传因素在其中,但是后人体后天的成长学习环境也分不开。

02

遭遇生活打击的人

丧偶、婚姻不幸、工作犯大错误、被开除、遭遇重大经济危机的人群,也容易患上抑郁症。

03

各种社会心理因素

如长期承受着巨大压力、过于自卑、经常依赖别人、爱自责或抗压能力差的人,也容易患上抑郁。

如何早期识别抑郁症

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以下一些微细的特征来判断自己有没有出现抑郁的情况。

  • 食欲。食欲突然改变,开始食欲减退或者过量进食。

  • 作息。作息时间改变,整天卧床睡觉或者经常失眠,甚至作息时间颠倒。

  • 心态。对事物感到无望、内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

  • 兴趣。对以往喜欢的事物不再感兴趣、不再享受其中。

抑郁症可以治疗吗?

专家指出,作为一种疾病,抑郁症并非“不治之症”。通过寻求专业的帮助,大多数患者可以被治愈。

和大部分疾病都一样,抑郁症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最好是在刚刚出现抑郁情绪的时候,及时寻求心理干预,从而避免抑郁症。

专业的精神心理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疾病状态,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药物干预、目前最该做的和最不该做的事情等,并给出相关治疗方案。

目前,抑郁症用药的普遍规律是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最后达到目标剂量维持,连续用药治疗时间多要达到两年甚至更长。尽管过程很漫长,但真正达到治愈的患者,完全可以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而且在遇到挫折时,经历过低谷的他们有时会比普通人更坚强。

抑郁症不要老躺在床上

如何与抑郁症患者相处?

很多时候,抑郁症患者身边的亲友,因为对病情不了解,从而对抑郁症患者的各类行为产生误解。与抑郁症患者相处时,周围的人往往也会不知所措,生怕一不小心就伤害对方。

如何通过自己的言行,帮助和安慰抑郁症患者,和他们和谐友好地相处?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成人精神科的陈新锐心理治疗师,根据临床经验与大家分享“四要”和“四不要”经验体会,供大家参考。

“要理解”

处在抑郁期的患者会有很多看似难以理解的表现,如“他无缘无故地感到悲伤”“他变得懒惰,什么事情都不愿做”“即使没做什么,他也经常诉说很累”等等,如果没有对抑郁症有所了解,也没有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他的困难,取而代之的是一味地劝解,这最终将是徒劳,也会让彼此之间的交流出现更大的障碍。

“要倾听”

“听”是克服自我中心,不是总是谈论自己,用自己的经历去否认和怀疑他当前的感受;“听”是要尊重对方,不要打断他的对话,问问自己“是否我们真的理解他的问题了”,不要急于去评价对方的观点,不要急切表达建议。其实,我们在真诚地倾听的时候,已经给了对方自由表达的空间,这本身也是在自我的修复。

“要希望”

当前有很多关于抑郁症的信息,尤其现在的网络非常方便,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很多的资讯;然而,并非所有的资讯都是客观的。因此很容易带来一些误解。其中,我们非常关心的就是抑郁症康复的话题。很多人对疾病的康复是非常担忧的,觉得自己得病了,这一辈子也就完了,加上患者抑郁时更容易关注到消极的信息,对未来感到很失望。

因此,在与其接触时,一方面向他灌注希望,一方面要关注他的改变,哪怕只是细微的转变,这点转变可以让他们对治疗更有期待。

“要平静”

尽管我们非常期待患者可以马上好转,但是我们必须接受这样的事实,“改变需要一个过程”,就像抑郁的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在陪伴患者的时候,我们不免接受了很多负面的信息,就算是治疗顺利,情绪的波动也在所难免,因此很多人感到焦虑,而情绪是会互相传染的。

有位母亲看到孩子情绪有些变化的时候,即使这种变化是正常的,她也变得异常的紧张,带来的结果便是孩子也特别恐惧自己情绪的改变。因此,我们需要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再去帮助我们的亲人朋友。

抑郁症不要老躺在床上

“不要无端指责”

抑郁症是一种疾病,而不是患者本人有意控制和选择的结果。然而,指责患者抑郁的声音并不少见,像是“你怎么就抑郁了,想开一点就好了”,我们往往容易将抑郁症单纯看作是心情不好而已,因此我们会肆意去否定他们当前的感受,甚至无端地指责。

对待其他躯体疾病,我们似乎容易理解一些,例如我们并不会去指责一个肺炎患者“怎么可以得肺炎”的事实,但在抑郁症这件事上则并非如此了。指责带来的结果不单是让他们更加内疚和自责,对疾病的康复也无济于事。

“不要恐惧交流”

很多人在亲人朋友患有抑郁之前,对抑郁症知之甚少。有些人会担心谈论他们的感受会加重疾病,因此避而不谈。其实,让患者知道任何有需要的时候,都有那么一些人愿意和他交流,可以减轻他的负担;另外,我们也可以从交流中,了解到疾病的动态,即使不能帮助到他,也能建议他接受更专业的治疗。

“不要强加压力”

当发现身边抑郁症患者变得“懒惰”的时候,我们不要着急对他下定义,归咎于他的堕落或者“自暴自弃”,而过于迫切地想去督促他改变。打个比方,一个运动员受伤了之后,如果再让他去比赛,只会带来第二次创伤。因此,先询问他的感受,理解他变懒的原因便非常重要,很多时候他们并非不想改变,而是不知道如何开始,或者他们对改变的过程是恐惧的。

“不要畏惧压力”

乍一看,这好像跟上面的内容有些冲突,其实两者并非矛盾。抑郁症患者康复之后,出自对疾病复发的担忧,我们可能会极力想要为他织一道防护网,让他免受压力的影响。有些家属甚至让他不要去工作了,不要去和别人接触了,因为他们认为只要工作,只要和别人交往就避免不了压力。

避免过大的压力对患者来说是有意义的,但并不是最终的目标,我们更加期待的是让患者能够接受一定范围的压力,提高自身应对的能力,而逐渐回归到正常生活中去。因此,不要畏惧压力,让患者适时地接受挑战更加重要。

抑郁症不要老躺在床上

当然,有效的方式绝不只上述这些,如果发现朋友很难改变他们的境况,尤其是有一些自杀自伤的念头时,请务必要建议他到医院接受专业的治疗!

如果你身边有着确诊或者抑郁倾向的朋友或家人,

希望从现在开始,对他们能多一些包容和谅解,少一点指责和质疑,抑郁症并不可怕,正视抑郁,理解抑郁,终有一天能与它握手言和!

医学论坛报综合自新浪微博、南方网、南方都市报、科普中国、中国妇女报、央视新闻、北京日报、成都商报四川名医等

FOLLOW US


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

电话:0512-68295918

邮箱:info@ccahouse.org

网址:https://www.ccahouse.org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水坊路36号姑苏会平江馆心脏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