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焦虑症的自救 精神焦虑症的自救实战篇pdf

克莱尔·威克斯编著的《精神焦虑症的自救》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内在的力量、比较简单的神经疾病、重新找回自己、如何治疗变得复杂的神经疾病等内容。克服压力、战胜恐惧、放松自己、享受生活精神,如果症状很轻虽然焦虑但是头脑很清醒体力不错精神状态也很好这个时候可以进行自我调节。比如思虑过重想问题太多可以放下一些问题暂时不要想。参加文体活动锻炼身体,精神焦虑症的自救方法包括第一需要自我放松当患上焦虑症会出现明显胸闷。

精神焦虑症的自救如何进行焦虑症自救治疗

首先,要说如何缓解焦虑症的头晕症状,焦虑症患者都不是只患病一两天的人,少则几个月,多则十几年。在过去的日子中患者已经经历过了无数次焦虑症头晕的症状,请问有哪一次是心脏真的出了问题,又有哪一次是真的晕倒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
其实,该方法很简单,平静下来,不去理会那些症状,不要去想后果会怎样,即使你去想,也不会左右结果,然后要记住,身体的反映是不会突变的,也就是说不要期待当你平静下来,症状就会马上消失,它需要一个过程,但是最后一定会消失。
最后,就如何缓解焦虑症的头晕症状这个问题,患者自己还应该要记住的是“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就是起码这件事不能加重你的负担,这样有众多好处。
希望我的建议会对你有所帮助,祝您生活愉快,望采纳,谢谢!

精神焦虑症的自救求助措施

首先我建议楼主,不能病急乱投医,先沉淀下来,网络上的资讯很多,也很杂,负面的暗示也不少,我建议你可以自己去当当网或天猫看看有没有适合的自助书籍。
为了更好的解答网友的此类提问,我手头也储备着基本心理学书籍,用于回复辅助,其中宁波出版社《走出焦虑风暴》作者韩非,这本书中有一段话,特别好,我摘录过来,你随喜看看,记得采纳哦。
以下是原文标题与内容:
在调心之路上,请摈弃一切消极暗示
面对眼前的焦虑障碍,我也不建议一些病友在网络上阅读太多关于这方面临床症状报告的文章或资料,因为文中所描述的许多症状可能会给一些易受暗示的心灵造成一些麻烦。网络上的许多作者在整理文章的时候并未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一些作者把焦点专注于对症状的描述与各种局限性结论的整理上,似乎描述得越多,越显得专业
以我的经验而言,对一些症状的临床表现的认识点到为止就可以了,除非当事人已经树立了牢固的科学烦恼观与相对开阔的成长信条,不然不需要参考太多关于症状方面的定义与各种局限性的观点,有一些苦痛心灵之所以徒增了某些烦恼正是拜这些资讯的不良暗示所赐。
一个人医院检查身体,医生说他的心脏看起来缺乏力量,体检者听完后开始诚惶诚恐。其实该体检报告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这只是医生最常见的口误,看似一种专业上的自然表达,其实已经给他人造成了心理暗示。
如果他改为:你的心脏只是有点小疲劳,多注意休息和运动就好了。那么哪种表达方式更具有正能量与口德?
有一个人去刮痧,其实身体只是略有疲劳,因此在背部可能有一些正常的“小征象”,但是这位按摩者为了表达一下个人的专业素养与能耐,脱口而出:你的肝不太好,你的肾也不太好哦。我们可以想象当刮痧者听到后会有怎样的反应,除非他是一个正念觉察能力比较好的人,反之多多少少会感受到这种负性语言的压力,而这些语言本来都是可以避免的“负性催眠现象”。
有一个女性因为持续加班,一段时间里多次出现胸闷、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而后就去综合医院的神经科就诊,医生可能是因为过度忙碌或精力不足,在简单地聆听几分钟后,在病历上草率地定义其为“神经衰弱”,然后按部就班地开了一些可以安神补脑的中成药与若干安定类的西药。
而一些安定类药物的说明书上通常都注明着精神类药品的名称属性。由于在整个处方过程中医生始终面无表情,且时不时语气严肃地强调:“一定要吃药,不吃药好不了……”
而当这位当事人由于缺乏理性的判断,在看了医生开具的精神药品的处方,以及听到医生严肃地强调一定要好好吃药后,很自然地误以为自己是罹患了精神病,回家后觉得自己的前途已经终结,其精神世界开始倒塌,而后连续两周卧床不起,在极度的恐惧与绝望中,最终反而诱发了实质性的抑郁情绪
面对一些顽固的情绪症状或身心体觉不适,我并不反对药物辅助治疗,也完全能够理解精神科医师的一些初衷。
只是希望个别医者在表达一些结论性观点的同时要重视患者的接受程度与敏感度,某些地方需要耐心做一些有头有尾的合理解释,而不能诉诸满脸的权威抑或几句话打发,这样容易给当事人造成一些错觉与暗示:好像不吃药就好不了一样。(其实,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当事人的人际关系、应激事件残留能量和早年创伤印痕,也无法让完美主义者与多虑敏感的个性变得果断、灵活、自信、平和。)
此外,有许多容易感受到疲劳症状的心灵,经常自认为有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其实这只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任何一个人只要持续焦虑几天,都会出现不舒服的躯体反应,抑或造成体内一些化学物质分泌过多或过少的现象,但那些都只是暂时的,跟神经衰弱症或生理上的器质性病变没有本质关系,只要焦虑情绪消退了,配合一些自然的运动与合理的作息,疲劳的机体会自动恢复。
在一些心理咨询工作中,不少焦虑心灵因为感受到指导者的人格雅量以及他们对烦恼现象的充分理解,并且充分感受到一些人本主义的宽广情怀与温暖的人性观,而后在一夜间大为缓解,破涕为笑的并不在少数。
3)学会觉察焦虑背后的心念
某个傍晚,太阳西下,一群邻居发现有一个女人在街上找东西,她叫拉比亚,是一个年老的女人,每一个人都爱她,认为她是一个很美的、有智慧的人,都赶过去帮助她。
他们问:“到底丢掉了什么?你在找什么?”
拉比亚说:“我正在找我的一根针,我在做针线活的时候弄丢了它,请你们帮我找找。”
于是他们都开始去找针。有一个人说:“街上那么大而一根针那么小除非我们能知道它掉在哪里,否则几乎找不到。请你告诉我们针丢的准确位置。”
拉比亚说:“不要那样问,事实上我不是在外面丢的针,我是在家里面丢掉它的。”
他们都停止找寻,说道“: 你这个疯女人,既然那根针是掉在家里,为什么要在外面街上找?”
拉比亚说“: 家里很暗,而外面有一些光亮,你们都知道我很穷,甚至连一盏灯都没有,黑暗的时候要怎么找?所以我才会在这里找,因为这里还有一些阳光,可以想办法找。”
那些人开始笑了“: 你真的疯了 ! 我们都知道在黑暗中很难找寻,最好的方式就是向别人借一盏灯在家里找。”
拉比亚说“: 我从来没有想到你们这些人都那么聪明,那为什么在生活遇到无明烦恼时你们一直在外面找?我只是遵循你们的方式,如果你们那么了解,为什么不从我这里借一盏灯去从内心找寻?我也知道那里是黑暗的。”(该故事引用自《奥修解读道德经》)
这个寓言很有意义,你在外面寻找是有原因的,因为内在的每一样东西都是那么的黑暗,你闭起眼睛,那就是黑暗的夜晚,你什么东西都看不见,但那个并不是重点,因为你是在那里丢掉你的真理,是在那里丢掉你的本性,是在那里丢掉我们的快乐,所以最好在进入外界寻找前先看看内在,如果你在那里没有找到,再到外面去找(但一般不需要到这一步)。
因为,那些向内看的人有时只需要一个转变,一个有意思的回头。
日常生活中许多心烦意乱与焦灼感最初来自于自己对自己的过度批判,这种自我批判性的自责声音虽然不至于即刻引发更大的应激情绪,但是这种坏习惯会慢慢地吞噬掉自己的能量场。
我们有必要先来感受一下借由正念觉察给我们带来的直接好处,它有助于停止妄念进一步的造作,以保护自己的能量场不被继续内耗。(关于正念觉察的更多内容,在此书的第四章中会详细讲解)
首先自然地坐在椅子上,两脚踏实着地,两手自然地放在椅子两边的扶手上,深呼吸几次,而后在心中轻声问自己:我到底在害怕什么?
这句话即刻引导个体展开一段心性内观之旅:
1. 以仁慈宽容且清明的态度看待此时此刻在心堂内浮现上来的每一个消极的念头或意象,温和地,既不执着也不抗拒当下所发生的一切。
2. 充分律动的感受这情识与念头在你体内造成什么样的觉受?感觉最强烈的是在哪个部位?感觉是静止不动的?它究竟有多强烈呢?此时你的心是紧绷的还是开放的?慢慢地,你是否已经看到你想要抵抗它,远离它?
3. 一旦我们发现令我们不安的消极念头其实只是一种住在肉体上的“物理性觉受”而已,仅仅只是一股麻麻的、热热的风附着在我们拥有宽广内在空间的某个角落而已,我们发现它并不是那么难以忍受的。一旦我们熟悉了这种肉体觉受,胸膛里的慈悲心就会自然升起,而让整个挣扎的过程放松下来。到了这个阶段,我们就有能力把自性中宽广的爱灌入这次正念觉察中。
4. 继续温和地、自然地关注在肉体对这股物理性能量的觉受上,慢慢地不知不觉间就有可能体会到一份深沉而具有高度扩展性的安详感与踏实感,你甚至已经洞见它只是一股吹过山头的夏风而已,对喜欢阳光的树林而言毫无杀伤力,反而是一种“养生”。
5. 现在,不妨继续让这份觉受漂浮在这宽广的觉性中。让所有原先令你感到“苦”的觉受都能在这宽广的心堂内任意地生起与消融,减弱与增强,移动与改变,你只需要安住在这清灵的自性太虚中。
同时,当你吸气的时候,谛听这份开放性并保持中道观(内观,平等观),什么也不做;然后吐气的时候体会这怀抱着你的心识的虚空广境,最后,你仿佛拿着一把高压水枪,把自己的心堂所有的意象统统冲刷掉,充分感觉这份犹如雨后大地充满洁净的清新感。没有人知道你的这份安详的觉受是在今天晚上睡觉前还是在某个端起杯子喝水的瞬间,将会强有力的进一步倍增。
那些扰人的画面,唤醒了你内心深处对平和与爱的渴望,这个渴望在心灵蜕变之道上强力地引导着你。通过开放性的面对各种不愉悦的内在杂音,我们跟妄念坦诚相见时,就已经站在了美妙的重获新生和解脱的入口处。
如果我们只是一直在等待焦躁感何时结束,我们就找不到纯净且充满爱的当下,这个当下只有把自己交付给宇宙时才会展开。你开始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观察员。
现在,用同样的观察意识状态来观察你的念头,并让念头自然生起——你不再是思考者,你只是在观察产生的焦虑念头。往后,延伸到生活中,你将越来越深刻地体悟到,当任何一个忧虑念头或消极图像在意识里显现出来的时候,无须执着于它,或乐此不疲地陷入那个念头的圈套中。
作为一名优秀的“观察员”,要和你观察的对象保持一些距离,只要不偏不倚地觉知就行了,你将越来越深度地洞察到每个念头或图像都只是因为最初的分别心与执着心从一种“虚无”的状态中生起,然后又消散到虚无之中。
接着,你若去探究那个静默,你将发现这个观察者也不是真实的“我”,而后“观察员”也消失了。
(本文摘节选自临床心理学自助书籍《走出焦虑风暴》当当网上应该还有,希望你可以采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