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未分化精分是急性精神障碍吗)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本文向给大家分享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同时小编也会对未分化精分是急性精神障碍吗进行解释,如果能解决您在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方面面临的问题,请收藏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精神分裂症未分化型

我们都知道精神分裂症危害很大。患者会做出一些异于常人的事情,严重的时候甚至会自杀。这是一种对我们非常有害的疾病。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和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一旦患上精神分裂症,就会引发严重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影响患者的言行和处事方式。所以下面小编就来介绍几种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
精神分裂症应该怎么治疗比较好?
家庭干预
家庭干预的一个指导原则是,家庭成员应尽可能参与心理治疗。通过家庭成员的教育、引导和支持,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受益。
家庭干预的目标包括减少复发、改善功能、减轻家庭负担、改善家庭功能。所有方法都强调家庭参与治疗和共同努力的重要性。
常见的方法包括对疾病及其病程进行心理教育,训练患者的应对能力和解决家庭问题的一些基本技能,提高患者的人际交往能量,减少应激反应。
一般的心理教育和行为治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为其创造有利的环境,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走向独立生活。
自制
精神分裂症自我调节时,患者应避免饮酒和吸烟。而且烟酒有刺激性,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禁忌。
众所周知,酒精和烟草对健康有害。避免单独外出。精神分裂症患者单独出门很危险,应该避免。家属要严格陪同和监护。
精神障碍患者不能单独外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自我调节时,避免观看惊险、凶杀、悲剧小说、画册、漫画、电视、电影等。以免增加对患者的刺激,避免加重精神分裂症的病情。
避免悄悄攒药。有的患者有自杀念头,悄悄存下安眠药等药物,然后一次吞下,导致自杀。所以家属要监督自己的行动,妥善保管药品,每次按剂量发放,让患者亲眼看到服用。
个体心理治疗
根据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个体临床情况、应对能力和个人意愿,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技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干预,以减少复发,减轻社会压力,提高社会和职业功能。
理想的个人心理治疗最好建立在同情、体贴、持续的人际关系上。结合各种治疗技术。具体的治疗对象要根据疾病的不同时期来规划。适用于精神分裂症的心理治疗技术包括激励疗法和行为疗法。
精神分裂症的表现
1.临床表现
(1)感觉知觉障碍
精神分裂症可有多种感觉障碍,其中最突出的是幻觉,包括幻听、幻听、幻听、幻听和触觉,其中幻听最为常见。
(2)思维障碍
思维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主要包括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思维形式障碍主要表现为思维联想过程障碍,包括思维联想活动过程障碍(数量、速度、形式)、思维联想的连贯性和逻辑性等。
妄想是思维内容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障碍。最常见的妄想有谋杀妄想、参照妄想、影响妄想、嫉妒妄想、夸张妄想、非血缘妄想等。
据估计,高达8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受害妄想,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安全感,如被监视、被排斥、担心被下药或被谋杀等。在妄想的影响下,患者会做出防御性或攻击性的行为。此外,一些患者的被动体验也很突出,影响了他们的思维、情绪和行为。
(3)情绪障碍
冷漠和情绪反应不协调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情绪症状。此外,不协调的兴奋、烦躁、抑郁、焦虑等情绪症状也很常见。
(4)o障碍
多数患者意志降低甚至缺乏,表现为活动减少,独处,行为被动,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工作和学习兴趣降低,对未来不关心,对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有些患者可能有一些计划和打算,但很少去执行。
(5)认知功能障碍
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率较高,约85%的患者存在认知障碍,如信息处理和选择性注意、工作记忆、短时记忆和学习、执行功能等认知障碍。
认知缺损症状与其他精神病性症状有一定的相关性,如认知缺损症状在明显精神障碍患者中更明显,认知缺损症状在明显阴性症状患者中更明显,认知缺损可能与某些阳性症状有关。
认知障碍可在精神病性症状变得明确之前(如前驱期)出现,或随着精神病性症状的出现而急剧下降,或随着病程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初步认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障碍比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更明显。
2.临床分型
(1)偏执型
这是最常见的精神分裂症类型,以幻觉和妄想为主要临床表现。
(2)青年型
青春期,发病的特点是明显的思维、情绪和行为障碍。典型表现为思维松散、思维破碎、情绪和行为反应幼稚,可伴有幻觉和妄想的片段。
有些病人可以表现出本能活动的过度活跃,如食欲增加。这类患者首次发病年龄低,起病急,社会功能明显受损,预后一般较差。
(3)张力型
主要表现为紧张综合征,可表现为紧张性木僵、蜡质屈曲、言行僵硬,以及精神运动不协调兴奋和冲动行为。一般这类患者发病急,部分患者缓解快。
(4)简单型
这种类型主要发生在青春期,主要表现为消极症状,如退缩退缩、情绪迟钝或淡漠等。这种类型治疗效果不好,患者社会功能下降明显,预后差。
(5)未分化型
这种类型具有上述某些类型的某些特征,或上述某些类型的某些特征,但很难归入上述任何一种类型。
(6)剩余型
这种类型是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后的阶段,主要表现为人格的改变或社会功能的下降。
精神分裂症的危害
首先,带来死亡的阴影
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自杀念头。然而,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发病”,只有25%的患者知道。
临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率为10%,其中20%以自杀告终。在精神分裂症危害的研究过程中,虽然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死前都写了遗书,但都说死亡是一件幸福的事。
然而事实是,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控制着人的大脑,折磨着人的精神,让患者绝望,选择极端的死亡来摆脱。
第二,破坏心理健康的稳定性
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常会感到不安、焦虑、精神分裂,甚至有些患者会出现一些幻觉和恐怖的症状。
患者看问题,总是无法客观看待。他们每天都按照自己悲观的理解去解释人和事。芝麻的大问题被放大到西瓜那么大。不断的追问和分析,结果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第三,干扰社会功能
精神分裂症不仅会危害患者自身健康,还会影响周围人的生活。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思维联想慢,说话慢,发音低,话少,反应慢,导致患者人际交往困难。
另一方面,严重的精神分裂症使患者行动缓慢,甚至卧床不起,表现为精神分裂症性木僵,几乎完全剥夺了患者的自理能力。
第四,影响身体健康。
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都有这种经历。患者经常感到反复或持续的身体问题,如头痛、头晕、胸闷、气短、全身无力、心悸、ab
当这些症状出现后,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只会给精神分裂症患者带来更多的精神压力,从而加重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吃什么好?
首先,多吃海鲜
也许,有人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应该远离海鲜,这样可能会加重病情。事实上,一个公开的实验证实,包括藻类、软体动物和鱼类在内的海产品都含有-3脂肪酸,-3脂肪酸参与磷脂膜合成,对精神分裂症有益。
第二,多吃蔬菜水果。
患有精神分裂症后,患者可能已经存在氧化应激和细胞损伤。新鲜蔬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以有效防止这种神经氧化损伤,改善预后。而且蔬果产生的血清素可以催眠,缓解焦虑。
第三,多吃乳制品
中欧的乳制品富含优质蛋白质,牛奶是钙、维生素A、b2、b6、蛋白质和烟酸的良好来源,脂肪较少。
结论:看到这里,边肖希望通过以上的阅读,你能对精神分裂症的危害有一些深入的认识,同时也能对精神分裂症的危害有更多的了解。我们的目的是希望你看完之后能对精神分裂症有进一步的了解,一旦发病要及时治疗。

未分化型精神病后果怎么样

精神分裂症是最常见的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病中最常见的一组精神病,美国六个区的调查资料显示,其年发病率为0.43‰~0.69‰,15岁以上为0.30‰~1.20‰(Babigian,1975),我国部分地区为0.09‰,根据国际精神分裂症试点调查(IPSS)资料,18个国家的20个中心,历时20多年调查3000多人的调查报告,一般人群中精神分裂症年发病率在0.2‰~0.6‰之间,平均 0.3‰(Shinfuku,1992)。
精神分裂症是怎样得的?到目前为止病因未明,好发于青壮年,多发于16~40岁之间,无器质性改变,为一种功能性精神病,本病患者一般无意识和智能方面的障碍,但发作时不仅影响本人的劳动能力,且对家庭和社会也有影响,应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
精神分裂症病程多迁延并呈进行性发展,如早期发现应尽早给予合理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较为乐观,少数患者由于治疗不及时,不合理,拖延了时间,贻误诊断治疗,使病情缓慢进展,甚至失去了治疗良机,出现精神衰退,成为精神上的残废。上海(1978)对1957~1959年出院的1200例精神分裂症进行了出院20年的随访,预后有四种:属于临床痊愈者25%;显著好转水平者33%;精神症状仍存在,无自知力 ,但有部分工作能力者25%;情况差,包括衰退者占16%,因此应尽早予以诊疗,以求良效。
根据临床症状群的不同,可划分不同类型。类型与起病、病程经过以及治疗反应和预后有一定关系。常见类型与表现如下:
(1)单纯型:本型占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1%~4%。在群体普查资料中约占2‰(北京)。青少年起病,起病缓慢,持续进行,表现日益加重的孤僻、被动、活动减少,日益脱离现实生活,临床症状主要是逐渐发展的人格衰退。一般无幻觉和妄想。如有则为片断或一过性。此型病人在发病早期常不被人注意,往往经过数年的病情发展到较严重时才被发现。此型自动缓解者少,治疗效果和预后差。
(2)青春型:本型占住院精神分裂症的8%(北京)、12.5%(上海)和26.4%(南京)。占群体普查资料的11%(北京)。此型多发病于青春期,起病较急,病情发展较快。主要症状是思维内容离奇,难以理解,思维破裂,情感喜怒无常,表情做作,弄鬼脸,傻笑。行为幼稚、愚蠢、零乱,精神症状丰富易变。此型病程发展较快,虽可自发缓解,但维持不久,易再发。抗精神病药物系统治疗和维持治疗可延长缓解期,减少发病。
(3)紧张型:本型占住院型精神分裂症病人的6.9%(南京)、11%(上海)和16%(北京)。近年来有减少趋势。大多数起病于青年或中年,起病较急,病程多呈发作性,主要表现为紧张性兴奋和紧张性木僵,两者交替出现,或单独发生。临床上以紧张性木僵为多。
紧张性木僵:突出的表现是运动性的抑制。轻者运动缓慢,少语少动,重者以木僵固定于某个姿势,不语不动,不饮不食,表情呆板,对环境变化毫无反应,病人肌肉紧张,呈蜡样屈曲。紧张性兴奋:以突然发生的运动性兴奋为特点,新病人行为冲动,不可理解,言语内容单调呆板。如卧床不动的病人,可突然起床,无目的地砸东西,然后仍旧躺下。此型可有自动缓解,治疗效果较其他型好。
(4)偏执型:为四型中最常见的类型,占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41.3%(南京),46.5%(上海)和 56%(北京)。在群体普查资料中占54.3%(北京)。发病年龄较晚,多在中年,起病较缓慢,病初表现敏感多疑,逐渐发展成妄想,并有泛化趋势,妄想内容日益脱离现实。有时可伴有幻觉和感知觉综合障碍。妄想结构可较系统化,亦可零乱,情感和行为常为受幻觉和妄想支配,表现疑惧,甚至出现自伤及伤人行为。病程发展较其他类型缓慢,精神衰退现象较不明显,自发缓解者少,治疗效果较好。
(5)未定型(未分化型):上述各型部分症状同时存在或难以归入上述类型,尚未分化明确的类型,称为未分化型或未定型
精神病能治好吗——关于精神分裂症的对话
姚贵忠
精神分裂症能不能治好
每当我向人介绍说自己是一名精神科医生时,很多人就会面带疑虑地问:“精神病……能治好吗?”一般人所说的精神病,多数是指精神分裂症。这时,我就会很有信心地回“多数病人都能治好。”
的确,在住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中,有六成以上的病人能够达到临床治愈。对于首次发作的病人,治疗效果更好。那么,为什么人们还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呢?这主要是由于医生和普通人判断病人好没好的标准不一样。医生是从医疗的角度判断疗效,症状消失了,自知力恢复了,病就算好了。而普通人则认为,精神病人只有像正常人一样地生活、工作,才算病好了。精神病的治疗效果之所以受到怀疑,原因就在于:药物的副作用使病人显得呆板、迟钝;病情容易复发,而且事实上精神病的复发率也确实相当高;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病人虽然已经达到临床痊愈,却仍然不能参加正常的人际交往和学习、工作。所以,虽然医生认为很多病人已经治好了,但其他人仍然觉得他们有毛病。
不可否认,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目前确实不尽如人意,而且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已成为妨碍病人康复的一大难题。但是,也应该看到精神病治疗复杂的一面,影响疗效的因素决不单纯是医生和药物,还包括家属和各种社会因素,有很多药物治疗以外的因素是医生们所不能左右的。因此,不能因为对眼前的治疗效果不满意,就否定精神病学的成绩,更不能妄言“精神病”治不好。近三四十年来,许多治疗精神病的新药已应用于临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精神病治疗学也终将是不断发展的。可以相信,精神病的治疗手段会越来越多,效果会越来越好。在医护人员为此目标不懈努力的同时,也衷心希望病人家属和社会各界都来关心和帮助精神病的治疗,共同为精神病人尽一份力。
精神分裂症能“去根儿”吗?
常听人说:“精神病治疗了半天,也去不了根儿。”精神病容易复发,从这个角度说它去不了根儿,我完全同意,但是这种说法应该具体分析。
首先,什么叫“去根儿”?“去根儿”是不是说病了一次之后,就一辈子不再犯?如果按照这种说法,又有几种疾病能够“去根儿”呢?高血压、糖尿病能“去根儿”吗?感冒能“去根儿”吗?人人都希望所有的病能够“去根儿”,但就目前的医疗水平而言,这只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想而已。
其次,精神分裂症为什么难“去根儿”?前面已经谈到,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包括病人的个体素质、性格特点、家庭社会环境、治疗情况、遗传因素等等。医生的药物治疗只是这诸多因素中的一个。也就是说,不可能单纯指望医生的治疗来解决精神分裂症的“去根儿”问题,家属和社会都要为病情的复发承担责任。这就好比体质弱的人容易感冒一样,如果缺乏周围人的照料,缺少营养物品的滋补,只等到感冒复发了,再请医生来治疗,那是无济于事的。
第三,怎样为“去根儿”而努力?不要把眼光只盯在治病上,而应该做长远的打算。在维持用药的同时,全面地促进病人的心理、社会康复才是“去根儿”的根本出路。这就相当于为体弱多病者强身健体,俗话说:“邪不压正”,有了强健的身体,才能抵御病魔的侵袭,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疾病“扎根”的土壤。
精神分裂症病人何时需要住院?
住院治疗有“三利”:1.便于观察病情;2.对于具有攻击他人、自伤自杀危险的病人,居住在医院这个封闭的环境中,可以有效地保证病人的自身安全,也保证病人的家人及周围人的安全;3.便于治疗。对于门诊病人,医生用药时往往比较谨慎,因为他无法看到和及时处理病人服药后所出现的各种反应。病人住院后,医生就敢于加大药量,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以加快治疗的进程。
住院治疗还有“三弊”:1.病人病重时,往往对医院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坚决拒绝就诊、住院。因此,常常需要哄骗,甚至强制病人住院。这样就可能使病人产生强烈的敌对情绪,引起病人与家属和医护人员之间的激烈冲突;2.住院期间,病人的人身自由被剥夺,家庭生活被剥夺,这些对于一个人精神活动的完整性有很大的侵害;3.精神病人的住院时间较长(一般为3个月,病情顽固者可长达一年半载),环境单调,这对病人的人际交往技能、学习工作能力都有很大影响,出院以后需要很长时间去重新适应社会。为此,国外用日间住院(病人白天来医院接受治疗、参加各种活动,晚上回去与家人团聚)、家庭住院(家属陪同病人住在医院里)等方式来弥补以上弊端,但我国目前尚无此条件。
现在多数专家的观点是,精神病人尽量不住院,只有到病情异常严重,或者在家里无法维持药物治疗的情况下,才不得已而为之。需要住院的情况有以下几种:1.极度兴奋、冲动伤人;2.有自杀企图;3.拒绝治疗,家属又无计可施;4.诊断不明,需要住院观察以明确诊断;5.严重的药物反应;6.多种药物治疗均效果不佳,需要住院系统调药。
精神分裂症病人住院多长时间合适?
有人说,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住院治疗是3个月一个疗程。其实,精神科的药物治疗并无固定的疗程,所谓“3个月一个疗程”,只是说精神分裂症病人一般的住院时间是3个月。
这3个月的治疗分为3个阶段,称为“住院三部曲”。第一部是急性治疗期。病人住院之后,首先要了解和熟悉病房环境,消除其恐惧或敌对心理,还要使用较大剂量的药物,使那些过度兴奋、躁动的病人尽快安静下来。此期一般需要2~4周;第二部是完全治愈期。病人在相对安静、合作的前提下,系统地接受治疗,直至精神症状完全消失、自知力完全恢复。这是最主要的治疗阶段,根据病人的病情轻重以及对药物的反应不同,此期可长可短,一般为6~8周;第三部是调药巩固期。病情达到临床痊愈之后,需要在医院里巩固2~4周,然后酌情调整药量,准备出院。在治疗阶段,药量比较大,病人可能会出现各种副作用,因此在出院之前,要尽量摸索出既能巩固疗效又能降低副作用的最佳剂量。
以上所说的,是多数病人的住院治疗过程。三期之间并无严格界限,只是笼统的划分。住院时间超过3个月的病人,多数是由于在第二期里,有些症状比较顽固,长时间不能祛除,或者症状消失了,自知力却总是不恢复。
国外有一种观点,主张精神病人住院的时间越短越好,只要病人冲动或者自伤的危险性不是很大,能够配合治疗了,就让他回家去服药。这种观点是很有道理的,它主要是为了避免住院的“三弊”,特别是为了避免住院对病人社会功能的损害。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美国的精神病院已日趋减少,人们正在将有限的医疗资源从医院转向社区,即按照一定的区域将精神病人组织起来,督促他们服药,并定期组织他们参加社会活动,培养他们的职业技能。但是,这样做就需要强有力的家庭支持和社会管理,而我国的家庭支持和社会保障体系都很不健全。在这种情况下,多数家属还是希望既然病人已经严重到住院的程度,住一次院就要尽量把病治彻底之后,再接病人回家。这种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目前国内的大部分精神病医院也是这样做的。如果您家里的看护条件较好,也可以同医生商量,尽量缩短住院时间。
是不是住院时间越长,治疗就越彻底?
这句话要具体分析。如果病人住了3个月医院,病情仍然没有好转,仍然不承认自己有病,回家就有可能拒绝接受治疗,此时就不能让病人出院,继续换用其它药物治疗,还是有可能进一步提高疗效的。但是,有20%左右的顽固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目前所使用的任何一种药物都不能把他们治愈,这样的病人继续住院的价值就不大了。医生怎样才能知道谁是顽固性的病人呢?这就需要一种药一种药地去“试”,然后再两种药三种药地合并应用,倘若病情仍无起色,医生就会无奈地把这些病人归入那可悲的20%之中。
由此可见,病人的预后如何、继续住院有多大意义,这些全靠医生的综合判断。现在有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有些精神病医院床位收不满,考虑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医生就尽量延长病人的住院时间,这是很不合理的。医生在给病人治病的时候,只能考虑病情,而不应该把其它因素掺杂进来。作为病人家属,就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既要尊重医生的判断,又要有自己的思考。
还必须考虑到,住院治疗毕竟是有局限性的。在精神病医院这个单调、封闭的环境中,要让病人“脱胎换骨”,通过住院治疗使精神状态完全焕然一新,能够像正常人一样应付各种事情,这恐怕也不太现实。有时,家属和医生恰恰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争议。医生认为病人已经临床痊愈可以出院了,家属却认为病人仍然双眼发直、待人不主动、生活懒散等,住院时间还应该再长一点、治疗再彻底一点。家属说的这些情况可能是药物的副作用,也可能是病人在住院期间无所事事,呆懒了,还有可能就是病人得病以前的性格表现。这些都不
一定要在医院里调整,况且有的情况在医院里也无法彻底调整,需要回家以后慢慢适应。
总之,延长住院时间,在有些情况下可能提高疗效,而在有些情况下则不能,家属要对住院能解决的问题、解决的程度以及不能解决的问题有个清醒的认识。
医生如何判断精神病人的疗效?
每一位住院病人出院的时候,医生都要给他开一张诊断书,上面除注明住院时间、住院诊断以外,还要写上住院疗效。因此,家属应对医生作出的疗效判定有所了解。
精神病人的疗效共分为4级:
痊愈:精神症状全部消失,自知力完全恢复;
显好:主要症状消失,自知力大部分恢复;
好转:症状较住院前减少或减轻,自动力未恢复;
无效或恶化:病情无变化或加重。
由此可以看出,疗效评定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精神症状和自知力。对于门诊治疗的病人,家属也应该用此方法定期为病人评定疗效,以掌握病情、指导下一步的治疗。
住院的最佳疗效当然是“痊愈”,稍差一些是“显好”。以这两种疗效出院的病人就是病好了,或者基本好了。如果出院疗效只是“好转”,说明治疗不太满意,病人的症状比较顽固,病情比较难治。一般讲,以“无效”或“恶化”出院者几乎没有,但有时会遇到某种特殊情况,比如病人出现严重的躯体疾病需要转到其它医院治疗,或者家属主动放弃治疗,拒绝继续住院等,此时医生会在诊断书上注明“自动出院”,即:不是医生认为病人该出院了,而是家属自己接病人出院的

未分化型精神病症状

精神分裂症
病情分析:你好,该症建议一般采取中医西医结合治疗,另外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包括根治性手术,姑息性手术,探查性手术。化疗也是关键,平时应该注意饮食均很,保证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维持患者生理机能。平时还应注意患者的心理治疗,祝你健康
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