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及国外大家易学先贤沈阳市周易研究会(周易小论文)

十月的简朴生活
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图书简介本书以王弼《周易注》为研究对象从中国哲学史及易学史的角度对王弼易学的思想进行追溯对其形上学思想和人道观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旨。

周易的历史影响

《周易》是中国本源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哲学巨著,历经七千多年的历史至今经久不衰,奠定了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开创了东方文化的特色,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和巨大影响。
《易经》的思想智慧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或是《黄帝内经》,《神龙易学》,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
《黄帝内经》是元素论五行文化和阴阳文化结合的典范,解决了大易“医病”的问题;思孟学派的《五行》是德性论五行文化与阴阳文化融汇的渊薮,解决了大易“医人”的问题。一言以蔽之:大易医国、医人、医病。
《周易》研究被称为“易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三易》在周朝不是随便可以见到的,孔子在得到周易之后爱不释手,《汉书·儒林传》记载:“孔子读易,纬编三绝,而为之传。”《易经》代代相传,释家林立,许多学者皓首穷经,考证训诂,留下了三千多部著作,蔚为大观。
《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汉族文化之根。易道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汉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畏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传至今,与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 虞世南:不读易不缓含可为将相。
毛泽东:中国古人讲“一阴一阳之谓道”,不能只有阴没有阳,或者只有阳没有阴,这是古代的两点论,形而上学是一点论……
郭沫若:《易经》是一座神秘的殿堂。
冯友兰:《周易》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东方的,更是世界的,不仅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
南怀瑾:我始终怀疑《易经》的文化是上一个冰河时期留下来的,不是这一个冰河时期的产物,因为它的科学、哲学的道理太高明了。
张协和:近代学者由于易理之启示获得诺贝尔奖金者已有四:德国汉森堡,其论文为《测不准原理》;丹麦之玻尔教授,其论文为《相生相克原理》,并在庆祝酒会上以太级八卦纪念章赠人; 中国杨振宁、李政道,其论文为《不对等定律》,并自称得之易经之启示。今后由此书而得奖者,当犹有其人,愿周易学者多为现代科技服务。
爱因斯坦:“西方科学家做出的成绩,有不少被中国古代科学家早就做出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之一是古代科学家自幼学习《周易》,掌握了一套古代西方科学家们不曾掌握的一把打开宇宙迷宫之门的金钥匙。”
李约瑟认为易经的太极图显示了宇宙间力场的正极和负极的作用:“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信枝中曾起滑哪敏过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
黑格尔:“《易经》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就人类心灵所创造的图形和形象来找出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这是一种崇高的业。”
荣格:谈到世界人类惟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出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惟独中国的《易经》亘古常新,相距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价值,而与最新的原子物理学颇多相同的地方。

周易小论文

有关周易的论文三千字

1.周易穷、变、通、炯思想及其现代意义2.《周易》重中正思想及其现代意义3.《周易》阴阳思想及其现代意义4.《周易》第六十三起名名库卦、第六十四卦的内涵及其启示5.《周易》忧患思想及其现代意义6.《周易》论“位”的启示7.《周易》算卦人生、教学、哲学思想的辩证关系8.论易经对中国文化的双重影响9.周易的社会治理思想10.周易论修身及其现代意义11.周易婚姻、家庭观及其现代意义12.周易的君子观及其现代意义12个题目任选其一。
要详细的。
非诚姓名咨询勿扰。
一、当人类的智慧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
而终于在公元前500年左右。
在中国这片物华天宝、钟灵毓秀的神圣土地上。
出现了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大放异彩、各领风骚的壮丽奇观。
从而为中国文化奠定了“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博大精深、影响广远的坚实底蕴。作为《周易》两大部分之一的《易传》就诞生在这一人类文明群芳争艳的伟大历史帆棚胡时期。而《周易》的另一组成部分。
即《易经》。
则在公元前11世纪左右的西周初期即已基本形成。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珍贵文化典籍。
它对于在人类文明轴心时代中国文化举世惊羡的空前繁荣起了不可替代的重大历史作用。
<<周易》这部“最正确、最有体系、洵吾炎黄胄裔所堪自诩之宝典”。
在中国文化史上长期被崇奉为“群经之首。
大道之源”。中外无数往圣时贤都对它怀有一种宗教崇拜般的特殊感情。
并不惜皓首穷经。
把自己整个生命和全部热情都献给它。
二、《周易》原为卜筮之书。
但在 发展 过程中。
开始具有两重作用:一是占卜。
一是智慧的积累与启示。
成为哲理与人生智慧的教科书。
古圣人在《易经》和《易传》中所阐述的道理。
是来源於对人们生存活动的观察和归纳。
是自形而下的器和绝物层面上升到了形而上无象无物的道理境界。其形而上说教的目的则在於指导规范形而下人们的生存活动。本文把《易经》和《易传》中涉及指导规范人们生活的道理归纳作一处。
加以简要的解释和刍议。
进而对用易学的道理指导规范人们生活的可行性和实用价值进行了讨论。
下面。
我们从《易经》和《易传》中选取有关指导规范人们生活的道理。
用来阐述把“易学”应用到人们“生活”中的可行性和实用价值。
张载态拦说“为天地立心”。
人居天地之中。
人就是“天地之心”。“为天地立心”就是立人。立人就是树立人的良好道德品质。
从而生动而活泼地把握自己的生活。
三、《周易》的现代意义
当前。
人类正处于新世纪之初、全球形势日益复杂的重大历史关头。
我国也正面临着现代化建设的良好机遇和严峻挑战。尤其对于处于大转型时代的中国来说。
更是面临着多重历史难题:如何处理悠久沉重的历史传统与飞速发展的现代文明的关系。
小农生产意识与现代社会化大生产观念的关系。
加快现代化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
推动文明的健康进步与消除文明的异化倾向的关系等。
在这种历史转折点。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并曾创造了灿烂文明的国家。
如何从古代文化成就中获取可资发展的原动力
便是一个紧迫而重要的现实课题。当今的易学热、国学热、传统文化热。
便是这种时代需要的反映。
我们研究《周易》的目的。
也是为了向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即我们要着眼于《周易》的现代意义。
尽可能从中挖掘出积极闪光的思想意蕴。
在文化发展道路上。
中西方是相差甚远的:西方是以科学实证方法走上了征服自然的外在超越之路。
取得了巨大的文化成就;中国则是以直觉体悟方式走了发明本心的内在超越之路。
也曾创造了辉煌的华夏文明。
那么。
中国是靠什么创造出如此灿烂的文化呢?《周易》作为中国文化的“大道之源”。
它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生存智慧、人生哲学等。
无疑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几乎都有明显的《周易》烙印。
具体来说。
《周易》秩序谨严、生生不息的太极宇宙观。
阴阳对待、物极必反的变易学说。
仰观俯察、“穷理尽性”[37]的认识论。
“圣人成能”、“裁成辅相”的主体性思想。
顺天应人、“保合太和”的管理思想。
仁义诚敬、刚柔并济的道德主张。
自强不息、乐天知命的人生哲学。
参赞天地化育、德侔日月光明的超越理想。
……所有这些思想内容都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生存格局、基本性格的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而使中国人在科学、艺术、哲学、宗教等领域都有非凡表现。
创造出独具风采的伟大文明。
中国古老的《周易》曾经为中国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且与现代科学文化颇相契合。因此。
我们相信。
《周易》精湛的思想内涵。
有益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有益于人类的全面进步。于是。
及时而准确地发掘《周易》蕴含的渊博智慧。
便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
《周易》提出了一系列为人处世的原则。
其中不少思想就是在今天依然有着指导意义。
一、处理天人关系的三大法则:识天、顺天、乐天
《周易》关于吉凶祸福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规律。
《周易》有一个基本观点。
就是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
它总是用自然现象来类比社会现象。
用自然现象的己然性来论证社会现象的应然性。
这里。
《周易》首先强调的是知天。
即认识、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
知天。
这是人生的第一要则。
知天并不是目的。知天的目的是顺天。
天有它的运行规律。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要顺天。
关键要抓住时机。时机抓住了。
一帆风顺;时机失去了。
后悔莫及。
那么。
人怎么办?《周易》认为:“时止则止。
时行则行。
动静不失其时。
其道光明。”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
但关键性的地方也就那么几步。
有些人善于审时度势。
迅捷地捕捉住时机。
一步登天。
有些人则因一念之差、一步之迟而顿失时机。
惜哉悲哉!古往今来。
多少成败荣枯竟就在这一步之中。
命乎?非也。
乃时也!
全段话前面是讲“知天”、“顺天”。
后面讲到“乐天”。何谓“乐天”?乐天就是对人生抱种达观的态度。
超越具体功利的审美的态度。人生之苦。
大多在过于执着于功利诸如金钱、名誉、地位之类。有了这些东西缠身。
人就超脱不起来了。
自由不起来了。
快乐不起来子。”
人在世界上不能做到事事都如意乙一方面人应该努力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力求达到自己的目的。
另一方面也不要把一次的成败、一事的成败看得过重。如若自己的理想、愿望由于主客观的种种原因未能达到。
也不应因此而颓废。就算这种不成功是“天意”吧。
也应对“天”持一种宽容的态度。人生的意义是非常丰富的。
难道除了不断地办事业就投有别的吗?人当然第一要义是谋生。
但最高境界却是“乐生”。
乐天知命除了表现为对功名利禄的一种达观态度外。
还往往表现为与大自然建立一种和谐关系。徜徉山水。
寄情自然。
忘形骸于天地之外。
这实是人生一大乐趣。
《周易》“乐天”思想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影响甚大。陶渊明、李白就是两位最着名的代表。
二、处理人际关系的三大法宝。
守正中孚尚和
天人关系虽然是《周易》哲学的主题。
但《周易》探讨天人关系目的还是为人处世建立原则。《周易》于这方面的讨论是宏观的。
而于人际关系的讨论是微观的。
《周易》认为。
人之处世。
第一要义是要找到自己应处的位置。
“守正”这是《周易》推崇的为人处世的第一法宝。按照《周易》的观点。
天地万物各有其位。
人不例外。每个人都应在世界上找准自己应处的位置。
如若这样。
世界就是有序的了。
就不会有祸乱产生了。
《周易》推崇的处世法宝第二当是“中孚”。“孚”。
诚信的意思。
“中”。
在这里表示出自内心的意思。
前面我们谈到。
《周易》的哲学是主体论哲学。
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周易》谈主观能动性包含有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诸如“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一个是群体的主观能动性。
强调要“和同于人”富以其邻”。
第一、如果缺乏诚信。
就会出现思想隔阂。
就会产生纷争。比如讼卦。
卦辞就说。
“讼。
有孚窒惕”。就是说:为什么会去打官司呢?是因为彼此的诚信被窒塞了。
这话说得很对。人与人之间。
难免不发生利害冲突。
但如果能开诚布公。
相互谦让。
至少不会闹到非公堂上相见不可。
第三。
诚信比物资重要。
第四。
诚信也要落实在帮助人上。讲诚信不能只是口里说说。
而要落实在行动上。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落实在帮助人的具体行动上。
第五。
只要处处以诚信待人。
广施恩惠。
其实是不必去问吉凶祸福的。益卦九五爻辞说得很清楚:“有孚惠心;勿问元吉。
有孚惠我德。”
《周易》关于“孚”的思想后来为儒家大加发展。
提出“立诚”这一学说。
在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结构的建构上起了重要作用。
《周易》推崇的处世第三法宝是“和”。
“和”在《周易》中是个十分重要的思想。
“和”与“中”常常联:在一起
号称“中和”。“中”要求做事不走极端。
要适度。
“和”则要求与他人关系要谐调。
要顺畅。“中’是讲个体所处的位置。
“和”则是讲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和”往往以“中”为前提。
“中”往往以“和”为归宿。“和”的思想体现在《周易》的整个体系之中。
而整个《周易》体系就是一个生
命通达、循环不息的和顺的整体。
阴阳和顺是{周易》尚和思想的精髓。阴阳和顺指的是性质相对或相反的事物的交流、沟通与统一。
守正。
中孚。
尚和--这是《周易》作者从其对生活的深刻体察中所总结出来的处理人事关系的三个基本法则。
三、处理一切事务的三大要义:果决、审慎、适变
虽说《周易》谈自强不息。
谈果决很多。
但给我们印象更深的。
还是警惧、审慎。它不乏青壮年进取的气概。
但更多的我认为倒是老年人的忧患和智慧。
《周易》名之为“易”。易的解释很多。
但“易”最基本的意义——“变易”。
恐怕要肯定下来。《周易》不论从它的内容还是从它的形式来看;它都是讲变化的书。
讲宇宙自然怎么变。
人类社会怎么变。讲这些变。
落脚点还是人应该怎样在这种变化韵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
“适变”是《周易》谆谆告诫人们的第三个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条法则。
适变的前提是知变;也就是说要知道宇宙自然、人类社会变。化韵原因、规律。关于这《周易》谈得最多。
《周易》认为。
事物发展是经过了一个由渐变到突变、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的。当事物发展到了它所能容许的最高限度。
它就要发生突变。
向另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即《系辞·下传》所说的“易。
穷则变。
变则通。
通则久。”
《周易》虽然认为宇宙万物的变化有自己的规律。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但《周易》并不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是完全无能的。
它强调人可以认识、掌握这种变化的规律。
以变应变。
唯变所适。这就非常了不起。
承认规律可以认识。
可以掌握。
这就无异于说。
人可以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实际上。
整个《周易》讲的就是人如何掌握自己的命运。
《周易》中占筮的形式其实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其中的人生哲理。从本质上采看。
《周易》是一部哲学着作。
是一把握人生的金钥匙。{周易》最大的可贵就在于它不仅揭示客观世界变化的规律。
而且告诉人们如何去认识、掌握这些规律。
从而尽可能地去争取更好的结局。
换句话说。
就是如何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变与适变是《周易》的全部宗旨。